一個心願 送書育人
- 詳細內容
【文:紀碩嗚/亞洲週刊資深特派員】2019-07-24
佛教就是育人,講做人的道理。
佛光山育人,不拘泥頌經拜佛。送書至台灣偏遠地區,讓育齡兒童可以有機會在學校受教時,還能夠沐浴在書海中,享受書中自有的「黃金屋」。這是佛光山開山師祖星雲大師育人的方式之一。
一生沒有進過學校,星雲大師的知識都是讀書而來。他說,所謂「讀一流書,做一流人」,世界上唯有讀書可以改變人的氣質,可以增加人的品德,可以建設廣泛的知識。
生在戰亂時期,星雲大師根本沒有讀書的機會,他在佛學院「讀書」,第一次用讀書學到的語文知識寫了一篇給父母的《一封無法投遞的信》文,後來由老師為他投稿,意外獲刊登,大師欣喜,也得到很大的鼓勵。
從此他開始讀書,寫作。讀書、教書、出書一路走來。來到台灣高雄蓋佛光山,除了建寺廟,星雲大師特別要求修建供社會教化的埸所,蓋圖書館。在佛光山設立了一個民眾圖書館,後來又在新竹成立了另一間圖書館。他希望以寺廟道場為學校。佛光山在台灣大約有將近八十多個道場,都有圖書館讓人讀書。
台灣離開城市就屬偏遠地區,山區是特偏。那裡的學校被稱為缺少資源「不三不四」的學校。星雲大師發現,台灣這樣的學校竟然有一千多所。星雲大師曾經嘗試雲水醫院,把醫療送到台灣的偏遠地區。他也要求弟子們,把教育送到偏遠地區。
二零零七年,星雲大師在佛光山成立了第一個「雲水書坊」。一個車載的流動圖書館。每天都載滿書籍,送往偏遠地方的小學。
雖然這些偏遠地區的小學也有圖書室,但雲水書坊卻深深地吸引了孩子們的讀書興趣。
受惠雲水書坊的學校,每當書車要來之日,就是學生們欣喜之時。讀書的效率且分享歡喜的延伸,有別於閱讀學校的書。佛光山文教基金會執行長如常法師說,是孩子們告訴我們,雲水書坊上有三個秘密:在學校圖書館內是不能講話的,讀書很悶;學校圖書館也沒有這麼多的新書,雲水書坊每次載的書都不一樣,而且還可以借書;還有一個秘密是,雲水書坊上有一個海歐叔叔會說故事。
雲水書坊上有義工志願者隨車給孩子們講故事,他們以自己的讀書經驗倍伴孩子讀書。大家發覺,在這樣的讀書形式中時間過的很快。原來,小時有人伴讀是一件很重要的事!
書車義工伴讀
海鷗叔叔說故事
伴讀,是星雲大師特別關照,讓孩子讀書時不孤獨且可以更快理解。大師又吩咐所有的海歐叔叔和義工都要學會變魔術,讓孩子讀書之余又能在奇妙的變幻中享受樂趣。
問大師,為什麼書車上還要變魔術。大師笑說,孩子總是充滿著新奇,你要讓他有一個閱讀的憧憬。借書後,把書都看完了,義工給他變個魔術鼓勵他,要看魔術,再讀書,告訴我你的心得,我再變魔術,慢慢孩子們就喜歡讀書了。
書車義工伴讀
海鷗叔叔氣球魔術教學
有了成功的經驗,二零一二年,佛光山決定,一次購買了五十部書車,向更多偏遠學校送書以促進台灣的教育。如常法師說,我們發現,台灣的版圖上,最需要送書的,集中在中南部和東部,北部有偏遠,但不多。這些年來,五十部書車,總共服務三百七九個偏遠的學校,六十萬巡迴里程中,超過六十萬冊各類藏書供學生們選擇,加上每年百分之三的淘汰,總書量已達一百萬冊。讓書籍成為偏遠地區孩子與知識和外界的連接,點亮了這些孩子未來的希望。
雲水書坊重點協助台灣偏遠,甚至特偏地區的學校,獲台灣教育部頒發閱讀推手的表彰。大師寫過一篇文章,叫做雲水書坊雲水深,闡述他的雲水概念,「它就像雲一般流動,像水一般川流」,把知識佈滿各地,讓書香滿人間,讓佛光永普照,法水永流長。
星雲大師的「雲水」概念,讓雲水書坊已經在大陸的楊州、宜興;香港、日本都得到推廣。大師期望回歸到故鄉大陸,那裡有更多的「遍遠」,能夠有五百部甚至一千部書坊賓士在中國大陸的遍遠處,為更多的孩子送書。大師說,他之所有可以弘法五大洲,力量全來自閱讀和文學,讓他知道很多知識,知道很多故事。讀書讓他弘法像長了翅膀,可以飛的更高更遠。他設計這台書車、命名海歐叔叔,是要展開讀書的翅膀,讓孩子的眼界和高度都和別人不一樣。
為偏遠地區教育服務,星雲大師還作了社會教育配套。佛光山每年都有國際書展,那些偏遠地區的孩子,沒有去大城市參訪機會,更不要說參展國際書展,參加什麼國際活動了。每年十一月,佛光山會邀請那些偏遠學校的學生,讓那些從沒有到過城市,沒有出過自己家鄉的孩子,在佛光山文教基金會安排下走出來,帶到佛陀紀念館,參加國際書展。作為戶外教學的一課,讓孩子們開了眼界,亦提高了自己的境界。
附近有一所國小,全校有十七個學生,直到要畢業了還沒有因緣出門。佛光山將他們請出來,幫他們辦了一個畢業典禮,全校師生不到八十位一齊來到佛光山,進行了一天的生命教育。從雲水書車擴展到國際書展,擴展到畢業典禮。星雲大師的目的,要讓學校成為說好話、存好心、做好事的「三好」校園,並不斷結累教案。
依中國人傳統想法,寺廟主要是弘法,主要傳承佛教的教義、思想。星雲大師卻熱衷宗教以外的文化建設,尤其是小學孩子開始。如常法師表示,弘法一般被認為就是禪修、念佛、經論等,大師教育的弘法觀念與佛教教義是符合的。太虛大師曾經說,「仰止唯佛陀,完成在人格」。大師覺得弘法是從小的教育,怎麼養成一個孝順者的過程,成為在社會上守秩序的人、有禮猊的人、有品德的人。大師覺得成就了這樣的人,擁有忠孝、節義,有廉恥,這就是弘法思想,所以他熱衷教義之外的文化教育工作。
星雲大師深深覺得,一個好的修行人,是從做人開始。這也是星雲大師一直宣導的人間佛教。佛教不僅是在寺院中,更應該在廣袤的社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