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間社記者 趙志霞 台中報導】 2019-04-03

一路蜿蜒往大坑的山上而行,位在有「台中市後花園」之稱的逢甲國小,不滿百人的學校,卻有8位外籍學生,沒有公車行經,上下學需透過家長接送或共乘,離最近的超市7-11有2.9公里,如此不便的校區,為什麼仍有家長不辭辛苦,願意把孩子從山下送往「台中市最高的森林小學」呢?

「我喜歡逢甲國小,每天可以看樹賞花、聽蟲鳴鳥叫,又可以騎自行車、登山健行、游泳,煩惱的時候去魚池看魚,在這裡能夠輕鬆學習,沒有太大的課業壓力」,四年甲班的外籍學生泰矓美,父親是加拿大籍,母親是英國籍,他以流利的中文表達對學校的喜愛,也製作卡片感謝校長林美智,更收集學校的照片,要在畢業的時候送給校方。

林美智校長指出,讓孩子在「溫馨、健康、快樂」的環境中成長,是逢甲國小的願景。除正常教學外,學校結合自然生態,設計特色課程,如騎鐵馬、登山、健行、游泳、直排輪等,也推廣民俗活動,成立花式陀螺社、太鼓社團,更結合社會資源,如:佛光山惠中寺承辦的「雲水書坊-行動圖書館」推動閱讀,藉由養成「態度」、「習慣」和「能力」的三好學習,以達成108課綱「核心素養」的目標。

4月2日佛光山「雲水書坊-行動圖書館」駐點逢甲國小,具6年經歷的惠中寺海鷗叔叔朱金福表示,這裡的孩子閱讀能力強,學齡前的識讀比例相當高。書車義工曹文娟以書法展示唐朝詩人杜牧《清明》的詩句,讓孩子認識24節氣中「清明」的意義,義工鄭淑玲則親切的與小朋友共讀。

從一年級開始就跟著書車一起長大的六年級生劉安倢,很喜歡看書車的書籍,尤其是勵志故事;另一六年級生房柏康6月即將畢業,對冒險的漫畫和自然昆蟲類的書籍極感興趣,他說將會懷念書車陪伴的日子。

20190403 5
與逢甲國小校史64年同樣久遠的木棉樹(右),近6層樓高,是每位校友共同的記憶。 人間社記者趙志霞攝

20190403 1
佛光山「雲水書坊-行動圖書館」,駐點逢甲國小近6年。 人間社記者趙志霞攝

20190403 1
書車說故事義工曹文娟(右)與鄭淑玲(左),以書法展示唐朝詩人杜牧《清明》的詩句,讓小朋友認識24節氣「清明」的意義。 人間社記者趙志霞攝

20190403 1
書車義工鄭淑玲,與小朋友一起共讀。 人間社記者趙志霞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