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山
深夜,窗外傳來滴答的雨水聲。星雲大師在房裏,心裏擔心著:「下雨了!明早的朝山怎麼辦?」轉念一想:「天亮一定會放晴的。」
是的,回溯一九七○年三月十七日,佛光山首次舉辦信徒大會,召集信眾回山講習,便於課程中安排「三步一拜」的朝山修持活動。直至如今,每次臨逢下雨,第二天朝山定放晴;就是先飄下細雨,信徒萬眾一心虔誠念佛,也會自然停雨,在〈回向偈〉時普降甘霖,這對佛光山的信眾而言已不是件奇事了。
早期臺灣佛教界,從未有朝山活動,大師有鑑於佛教四大名山一普陀,五台、九華、峨嵋,每年多少人皆前往朝山禮聖。故大師認爲:「『朝山拜佛』,山在哪裏?佛在哪裏?『山』在佛光山:『佛』在大雄寶殿。」此佛不只是形相上的佛,而是與心的功用契合。
大師于各地組織朝山團,並設立南北交通車,接送北部信徒回山朝山,給與身的便利;也在每次朝山完後,開示信徒朝山的真義,給與心的資糧。一次大師爲朝山信徒開示道:「人與人的往來要靠書信、通電話、禮物的交際;而我們與佛祖的來往交流,則靠朝山拜佛從娑婆拜到淨土,從凡夫拜成聖者,從汗穢拜到清淨,由身體的健康拜到心靈的健康。邪知邪見者因朝山,可以拜出正知正見;愚癡者,可以拜出聰明智慧;心量小者,可以拜出寬大包容。」
次日清晨,當信眾朝山悠揚的佛號聲,一句一句的在佛光山回蕩,大師隨後帶領著朝山信眾一同向佛陀祈願:「請庇佑朝山的大眾,不斷迎向光明,請加持朝山的大眾邁向菩提大道。慈悲偉大的佛陀!請您接受我至誠的祈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