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925 1

【人間社記者 李生鳳 高雄大樹報導】 2017-09-25

在「絕壁重光─川渝石窟的保護與傳承暨李耘燕美術作品展」裡,藝術家李耘燕以心靈的體悟畫下石窟之美,另一方面則有學術團隊,以嚴謹的態度探討川渝石窟的保護與傳承。9月25日至26日,於佛陀紀念館中央客堂舉辦的「絕壁重光」藝術講座,從對石窟的認知和保護方法,探討川渝石窟的維護與未來方向。

中華文物交流協會理事解冰於25日的講座開幕式上表示,川渝石窟不僅開創佛教藝術的新風貌,且融合儒釋道三家,充分展現宗教、社會和藝術的價值,此次與會學者都是投入石窟保護工作多年,且有豐富成果者,而藝術家李耘燕致力創作10年,透過藝術詮釋中國傳統文化,希望透過此次展覽和講座,帶動社會各界重視文物保護傳承的風氣。

佛館館長如常法師說,因為有先人的智慧和努力,後人才得以研究和維護,此次講座將針對川渝石窟的保護傳承,做有系統、次第的闡述。如常法師表示,看到與會的石窟保護專家在專業方面的理解和信心,深感一個對文物保護具備信心的專家,相信必能勝任這份工作,鼓勵大家有機會一定要到石窟現場親身感受。

「最美的風景是文化,最好的手腕是精神。」西南民族大學校長曾明說,第一次到佛光山,從法師滿臉親切的笑容中,看到發自內心的歡喜和智慧的殊勝,他讚嘆:「如此大善大德應該弘揚!」並引用星雲大師的三好,認為在文化創新上應多些好事、好話和好心,相讓必能讓文化發展有蓬勃的未來。

台南藝術大學文博學院院長劉婉珍說,因為科技發展緣故,大家每天一睜開眼就開了很多「視窗」,而博物館,給了大家一處安定、專注、沉澱心情的地方,為大家開了一個寧靜的視窗。此次欣賞李耘燕的展覽後非常感動,希望有機會邀請李耘燕擔任駐校藝術家。

佛光大學文化資產與創意學系講座教授張譽騰則說,雖然此次擔任講座主持人,但其實是抱持學習的態度而來,說明佛教石窟是佛教東傳後對佛教信仰的表現,25日的講座將著重石窟的分布狀況、年代和價值探討。張譽騰指出,石窟因種種因素遭到破壞是日漸嚴重的問題,而此次講座的專家學者所提出的保護和研究方法,相信對於台灣的文物保護將具有高度參考價值。

25日藝術講座主題為「川渝石窟的價值認知和保護」,講題有四川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佛教考古研究所所長雷玉華的「石窟寺和摩崖造像」,以及四川博物院副院長韋荃的「四川省石窟保護綜述」。另與會出席尚有台北藝術大學名譽教授林保堯、台南藝術大學藝術史學系助理教授李麗芳、西南民族大學副教授李耘燕等。

 
 

0lz59fczhgx07u13we5zfimh1

配合「絕壁重光─川渝石窟的保護與傳承暨李耘燕美術作品展」,9月25日至26日,於佛陀紀念館中央客堂舉辦相關藝術講座,從對石窟的認知和保護方法,探討川渝石窟的維護與未來方向。 人間社記者李生鳳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