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光山寺聲明啟事
  茲有不肖人士假借「星雲大師」之名,販售一筆字贗品或法物護身等不明商品,企圖斂財謀利,籲請大眾辨識詐欺之舉。佛光山星雲大師不會從事販賣行為,凡有損害名譽者,將行法律追訴權,以杜絕弊端,特此聲明。
焦點新聞
  • 馬佛光文化參與海外華文書市 以人間佛教為展區主題

    第十八屆海外華文書市在吉隆坡城中城會展中心舉行,作為全場唯一的佛教文化單位,馬來西亞佛光文化展區以「人間佛教」作為主題,帶領讀書人進入佛法與心靈的人間佛教書市。 這項於4月6日至14日的海外華文書市是馬來西亞全最大的華文圖書展覽,位於城中城會展中心第一至第五展覽廳舉行,總占地10萬平方尺,今年書市主題設為「百年樹人」,意為主辦單位大眾書局百年來所堅持的立場,培養閱讀風氣之餘,並把知識傳承於下一代,每一年馬佛光文化展區都能吸引超過萬人前來瀏覽佛光文化的書籍。 佛光山宗長心保和尚偕同新馬泰印總住持覺誠法師、佛光山雲林講堂住持慧得法師及新加坡佛光山住持妙穆法師等親臨書展主舞台區關心普照,並分享其新著《千古跫音聽阿含》書中精彩內容,並嘉勉鼓勵佛光文化職事們為推廣文化努力經營。 佛光文化展區為了回饋忠實書迷大眾,特舉行優惠,其中以《星雲大師的身教與言教-弟子如是說 (卷二)》及心保和尚的《千古跫音聽阿含》為全場最暢銷的書籍。 星雲大師曾說過:「讀書才能改變自己,才能增加自己的正知正見」,大師青少年時想讀書沒書讀,就感覺到人生的痛苦,所以一生致力於文化弘揚佛法,堅持辦設佛教學院、創辦大學、創立《人間福報》等的目的就是要號召大家多讀書。 同時,為了讓更多人親近經典的智慧,佛光文化經推出了十一部抄經本,提供廣大信衆通過抄經來修心養性、深入經藏、增長智慧,以落實佛光山「以文化弘揚佛法」的宗旨,抄經本也是佛光文化獨有的文化品。 除了書籍以外,本地著名歌手黎昇銘老師配合星雲大師圓寂一周年紀念日,推出的「緬懷星雲大師紀念特輯《人間音緣》」歌曲USB也獲得大眾的青睞,黎老師也在書展主午台區分享了大師曾給予他的鼓勵,讓他堅持把人間音緣繼續唱下去。 ...<詳全文>
  • 北美洲萬緣水陸法會系列講座 心定和尚勉眾成就正知正見

    佛光山北美洲2024年萬緣水陸法會系列講座,4月23日恭請佛光山泰華寺住持心定和尚於佛光山西來寺五觀堂主講「正知與正見」,勉勵大眾以「三法印」如實觀察世間無常,色身五蘊無我,並深信因果,收心攝意,勤修「四正勤」,創造幸福學佛人生。講座同步英文翻譯,實體與線上近千人聆聽同霑法益。 心定和尚表示,參與水陸法會精進修行的信眾值得肯定,佛光山開山祖師星雲大師強調「法會」不只是信眾誦經、吃齋、行財佈施的齋會,法師應以「法」布施信眾,僧信二眾財法布施,平等無二,以法相會結緣,建立正知正見,才是法會的真正意義。 為何要建立正知正見?心定和尚強調以正知正見正確如實觀察世間,奉行真理修行,對於學佛者十分重要,以世俗諦而言,財富長壽等福報是世人所求,而佛門八正道中的正見,也是「三法印」—「諸行無常、諸法無我、涅槃寂靜」,則是勝義諦,學佛者應時時思惟與奉行。 心定和尚以六根六塵六識對應《般若心經》中的色受想行識,剖析世間諸行無常、諸法無我,色身五蘊亦復如是;《般若心經》短短二百六十字,三歲小兒都能朗朗上口,然而多少人能真正如「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不能度一切苦厄的原因在於眾生有「我」,以貪著、執著不放的「心」,令自身痛苦。 心定和尚勉勵大眾應如實觀察世間萬事萬物的緣起緣滅,清楚明白、認識、分別,但不執取,也不生出離解脫、離苦得樂心,佛陀甚少強調出離與解脫,而是鼓勵修行者謹慎起心動念,以利益他人為念,進而修布施、持戒、禪定,相信因果業報,從根本心念上防非止惡,積德修福,心定和尚並以「善惡報順口溜」闡釋「「善有善報,惡有惡報,不是不報,時辰未到」。 「深信三世因果,攝身守意,提起正念,勤修四正勤即是正知,也是正智」,「正知」,說來容易,但當人們面對利益衝突,是否還能把持,便見修行功夫,心定和尚進一步解釋修習「九住心」的重要性,對照《金剛經》所說「應無所住而生其心」的「住」為執著,九住心的「住」則為「安住」之意,安住於所緣境上,但不心隨境轉,最終身心輕安,即使修有所成,也不生增上慢之心,而是能時時反省,在身口意是否不慎傷害他人。 「學佛是最幸福的事」,心定和尚期勉大眾建立正知正見,深信三世因果,明白如是因如是果,不怨天不尤人,幸福人生掌握在自己手中,未來可期。最後,祝福大眾「佛祖保佑大家天天快樂、天天健康、天天發財、天天平安」,並以《心定和尚訪談錄:行佛——以師心為己心》新書與大眾結緣。 ...<詳全文>
文化藝術

  佛教東傳中國二千餘年,已經不侷限於宗教層面,而是深入民間與人們生活契合為一。其不僅影響中國字彙用詞,在建築、雕刻、茶道、繪畫、音樂、舞蹈、文學、戲曲等各領域上,都已成為中國文化主流,在社會教化、哲學思想等,亦不得不說是受到佛教的影響,甚至在藝術表現上更留有輝煌燦爛的遺產。
相關單位 查看更多

教育大業

  建寺安僧,弘法度眾,是歷代高僧大德共有的弘願。佛光山開山宗長星雲大師在歷經動亂紛擾的年代,來到台灣,目睹正信佛教的衰微,心中深刻感受到教育的重要性,了知需要人才才能講經說法、辦活動、興事業,讓正法久住。
相關單位 查看更多

慈善事業

  二千五百年前,佛陀於菩提樹下開悟,並於世間行化宣說種種離苦得樂、拯慰賑濟的法門。自古以來,佛教徒為實踐佛陀「應病予藥」、「拔苦予樂」的慈悲教法,凡對大眾身心生活有所助益的事業均視為己任,積極興辦慈善事業,實現人間淨土。
相關單位 查看更多

修持中心

  佛光山修持中心之興建,乃星雲大師鑑於佛光山弘法四十年來,僧俗二眾,卻苦無一處具有多功能修持的殿宇可供使用,並今日社會奢靡風氣熾盛,道德人心空虛苦悶、迷失敗壞,故特建修持中心,擬以長年舉辦禪修、念佛、抄經等行門修持,來增進僧俗二眾的心地功夫,端正社會風氣,淨化人心,為世界、國家、社會等,略盡佛教棉薄之力。
相關單位